華容團子—華容人最愛的小吃
2015/6/7 18:04:07
瀏覽量:3903
華容縣城鄉(xiāng)在日常生活中,最流行的小吃要數(shù)團子。團子又名團糍,滾團餡兒。
年關(guān)將至,華容百姓都會準備團子寓意團團圓圓。外皮用秋收時收獲的糯米和粘米打成漿,糯米和粘米的比例為10:1,經(jīng)過瀝水、晾干,一到兩天為宜,晾至可以用手捏成團而不散即可。
團子的產(chǎn)生據(jù)說最早起源于東漢時期,與饅頭產(chǎn)生于同一個時代。傳說關(guān)云長率鐵騎五百走華容道時,為祝愿軍民和平相處,監(jiān)利、洪湖與華容、岳陽人民便采用粘米與糯米為漿,用菜心為餡,做成團子,慰問駐地的兵丁。不久,這一當?shù)孛员阍谘亟瓋砂缎〕灾歇氄荐楊^。
華容團子不僅粘糯漿混合得體,而且餡兒做得比較獨特。過去是采用胡蘿卜、藕丁、香干為餡兒,當今卻采用的是香干、肉絲、蓮米、鮮紅辣椒和蒜頭為餡兒,顏色好,味道妙。華容團子過去只有蒸一類,用甑蒸煮的團子白皎皎的,出籠時形如玉兔,味似海鮮。而今,又增補了一類煎的團子,只要走進華容縣的大小城鎮(zhèn),清晨早餐時分,就能見到小吃店門前蒸著一籠籠,煎著一鍋鍋,都是團子。人們一群群,圍在店前,垂涎三尺,等著美美品嘗熱氣騰騰的團子咧!
年關(guān)將至,華容百姓都會準備團子寓意團團圓圓。外皮用秋收時收獲的糯米和粘米打成漿,糯米和粘米的比例為10:1,經(jīng)過瀝水、晾干,一到兩天為宜,晾至可以用手捏成團而不散即可。
團子的產(chǎn)生據(jù)說最早起源于東漢時期,與饅頭產(chǎn)生于同一個時代。傳說關(guān)云長率鐵騎五百走華容道時,為祝愿軍民和平相處,監(jiān)利、洪湖與華容、岳陽人民便采用粘米與糯米為漿,用菜心為餡,做成團子,慰問駐地的兵丁。不久,這一當?shù)孛员阍谘亟瓋砂缎〕灾歇氄荐楊^。
華容團子不僅粘糯漿混合得體,而且餡兒做得比較獨特。過去是采用胡蘿卜、藕丁、香干為餡兒,當今卻采用的是香干、肉絲、蓮米、鮮紅辣椒和蒜頭為餡兒,顏色好,味道妙。華容團子過去只有蒸一類,用甑蒸煮的團子白皎皎的,出籠時形如玉兔,味似海鮮。而今,又增補了一類煎的團子,只要走進華容縣的大小城鎮(zhèn),清晨早餐時分,就能見到小吃店門前蒸著一籠籠,煎著一鍋鍋,都是團子。人們一群群,圍在店前,垂涎三尺,等著美美品嘗熱氣騰騰的團子咧!
熱門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