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灉湖茶—曾陪嫁文成公主
2015/6/7 18:00:09
瀏覽量:3915
北港毛尖是條形黃茶的一種,產于湖南省岳陽市北港和岳陽縣康王鄉一帶,唐代稱其為“灉湖茶”,君山的毛尖,雀舌、銀針等茶名傳海內,其實岳陽茶生產最早、最著名的卻是灉湖茶。
李肇《唐·國史補》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蓋眾……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之含膏。” 湖茶在唐代享有盛名,特色是茶色與土色相似,味極甘香。所謂含膏,乃茶名,“膏”指脂肪油脂之類,或指膏狀物。含膏即是一種極濃的茶,別處的草茶根本不可與之比。
藏史記載,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赴藏與吐蕃三十二代贊普(君長)松贊干布完婚,攜帶了大批精美工藝日用品、工匠和中原特產。而帶去的茶葉就是產于岳州灉湖的“含膏茶”。名茶如此之多,文成公主為何獨選岳州的含膏茶入藏呢? 原來西藏高寒缺氧,又以牛羊奶肉為主食,去腥除膩,當以濃茶為佳,而含膏茶為茶之極濃者,于是列入首選。
古代,人們喝茶十分講究,除選擇茶、水的質料外,還講究茶具的質料與樣式。岳州窯是中國唐代的六大名窯之一,茶具制作十分精美。岳州窯青瓷杯沖泡岳州灉湖茶,在唐代堪稱一絕。古代飲用灉湖茶的故事很動人,《岳陽風土記》說:“灉湖寺,一名白鶴寺。寺側有灉湖井,唐人嘗稱甘水井,煎白鶴山茶,氣成白鶴飛舞。”茶的氣態,還能形成白鶴飛翔之狀,可見其優美。
往日灉湖,今日南湖畔,仍盛產茶葉,現已稱為北港茶,以注冊商標“北港”命名。早在清代時,它曾充當過貢茶的代用品。《巴陵縣志》記載:“北港地皆平崗,出茶頗多,味甘香亦勝他處。道光二十三年,與外洋通商后,廣人每挾重金來制紅茶,土人頗享其利。”可見北港茶的質量之好。鴉片戰爭后,北港茶還大宗出口。解放以后,政府很重視對于灉湖茶的發掘工作,特別關懷南湖畔北港茶的生產。現在僅北港鄉知青場一處,年產茶便達400多擔。其中北港毛尖在1982年被湖南省評為優質產品;1986年,北港毛尖又同“君山銀針”及黃沙街的“洞庭春”一道被評為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
北港毛尖,以注冊商標“北港”命名。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湖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散于灉湖北岸上空,形成了北港茶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北港毛尖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呈金黃色,內質香氣清,湯色橙黃,滋味醇厚,葉底肥嫩黃似朵,令人心曠神怡,實為茶之佳品。
李肇《唐·國史補》載:“風俗貴茶,茶之名品蓋眾……湖南有衡山,岳州有灉湖之含膏。” 湖茶在唐代享有盛名,特色是茶色與土色相似,味極甘香。所謂含膏,乃茶名,“膏”指脂肪油脂之類,或指膏狀物。含膏即是一種極濃的茶,別處的草茶根本不可與之比。
藏史記載,貞觀十五年(641)文成公主赴藏與吐蕃三十二代贊普(君長)松贊干布完婚,攜帶了大批精美工藝日用品、工匠和中原特產。而帶去的茶葉就是產于岳州灉湖的“含膏茶”。名茶如此之多,文成公主為何獨選岳州的含膏茶入藏呢? 原來西藏高寒缺氧,又以牛羊奶肉為主食,去腥除膩,當以濃茶為佳,而含膏茶為茶之極濃者,于是列入首選。
古代,人們喝茶十分講究,除選擇茶、水的質料外,還講究茶具的質料與樣式。岳州窯是中國唐代的六大名窯之一,茶具制作十分精美。岳州窯青瓷杯沖泡岳州灉湖茶,在唐代堪稱一絕。古代飲用灉湖茶的故事很動人,《岳陽風土記》說:“灉湖寺,一名白鶴寺。寺側有灉湖井,唐人嘗稱甘水井,煎白鶴山茶,氣成白鶴飛舞。”茶的氣態,還能形成白鶴飛翔之狀,可見其優美。
往日灉湖,今日南湖畔,仍盛產茶葉,現已稱為北港茶,以注冊商標“北港”命名。早在清代時,它曾充當過貢茶的代用品。《巴陵縣志》記載:“北港地皆平崗,出茶頗多,味甘香亦勝他處。道光二十三年,與外洋通商后,廣人每挾重金來制紅茶,土人頗享其利。”可見北港茶的質量之好。鴉片戰爭后,北港茶還大宗出口。解放以后,政府很重視對于灉湖茶的發掘工作,特別關懷南湖畔北港茶的生產。現在僅北港鄉知青場一處,年產茶便達400多擔。其中北港毛尖在1982年被湖南省評為優質產品;1986年,北港毛尖又同“君山銀針”及黃沙街的“洞庭春”一道被評為湖南省十大名茶之一。
北港毛尖,以注冊商標“北港”命名。茶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湖面蒸氣冉冉上升,低空繚繞,微風吹拂,如輕紗薄霧散于灉湖北岸上空,形成了北港茶園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北港毛尖外形芽壯葉肥,毫尖顯露呈金黃色,內質香氣清,湯色橙黃,滋味醇厚,葉底肥嫩黃似朵,令人心曠神怡,實為茶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