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老照片:梅溪橋、觀音閣、蘑菇亭這些地方還有多少人記得?
2020/7/21 0:47:57
瀏覽量:4947
時代在變遷
城市日新月異
這些年岳陽的面貌一直在變化
但是總有一些“記憶”點綴在街道里
成為地圖上的地標
圖為岳陽樓碼頭
古岳陽城三面環水,以水路登陸岳陽樓西城門為主要交通要道。岳陽門以北、以南在清代以前以湖岸斜坡為基礎建設有古城墻,由于受湖岸地質影響,以及歷史等原因,沿湖古城墻逐漸頹廢消失。到現代,因為沿湖風光帶和岳陽樓新景區建設,古城墻得以恢復。
壯觀的會場
岳陽縣工業局的游行隊伍
1977年,為慶祝黨的十一大召開,岳陽縣在東風廣場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主席臺上方的“毛主席萬歲”五個特大字清晰可見,五星紅旗在廣場中心的旗桿上迎風飄揚。如此盛大的場面今后再也看不到了。
如今東風廣場還在,重新修筑了足球場和標準的跑道,增設了休閑區、健身區等功能區域,成為岳陽市民休閑、健身的好場所。
遺憾的是,如此氣勢恢宏并具有紀念意義的主席臺早已被拆掉,成了老岳陽人心中永遠的記憶。
記得十一那天,天還沒亮,一家老小就興奮地起床了。父母忙做早餐,小孩們忙穿新衣服,帶紅領巾,只為爭取慶祝活動第一個到現場。68年之前的國慶大會都在岳陽一中的老足球場進行。68年“全國山河一片紅”岳陽慶祝大會是在還未完全俊工的東風廣場召開的,從此之后的國慶慶祝活動就移到了東風廣場。
1986年初春,一位老人光顧南正街上的一家經營鳥類為主的寵物店。
1986年 觀音閣老街的五香瓜子、貓兒朵、蘭花根、麻花等食品遠近有名。
80年代,三峽大壩還沒建起,從上游重慶到下游武漢、南京、上海的游船還不少。岳陽正是地處洞庭湖和長江的交匯處,長江上的游輪帶來了不少的國內外游客。這些照片正是1988年乘船而來的外國游客在岳陽所拍攝。坐著小木船去洞庭湖賞荷采蓮,也是外國游客喜歡的一個旅游項目。
1988年冬天,梅溪橋老街上的水果小販在風雪中兜售來自南方的水果。1989年,梅溪橋老街是岳陽南雜食品的主要集散地,老街現炒的瓜子、花生,是岳陽城里人們最喜愛的零食。
1992年夏晨,先鋒路老街上買菜的老人。老街是當時岳陽最繁華的街道之
20世紀90年代,五里牌轉盤。
岳陽老火車站,設備簡陋,人滿為患。春運時,來自湘、鄂、川的農民工,涌向車站。
1914年,岳陽歷史上第一個火車站運營,當時客、貨并用,就是現在的岳陽南站。1969年,貨運編組站岳陽北站成立。1994年,位于解放路上的岳陽火車站建成。
1994年10月8號上午,新的岳陽站落成典禮盛況。
20世紀90年代,長煉影劇院。
蘑菇亭是90年代岳陽少有的休閑場所,晚飯后,約著家人朋友一起散步聊天,老人搖著蒲扇乘涼,小孩子追逐打鬧,年輕的男孩女孩悄悄約會。在那個現代媒介技術還沒有這么發達的年代,那時的快樂好像也比現在來的簡單一點。
在市中心南湖風景區的岳陽樂園,承載著岳陽無數8090后的童年。它是小時候每逢六一都要去的地方:它是小時候每逢春游必去的地方:它是你一哭鬧爸媽就會帶你去玩的地方。后來我們去過很多更好的游樂場,但有你童年記憶的卻只有岳陽樂園。這屬于一代人的記憶,也會一直絢爛。
廟前街市場歷史悠久,曾為商品集散“黃金地段”,上世紀90年代,先后以水果批發經營、小百貨經營等為主。90年代中后期,燒烤夜宵逐漸在此地興起,全盛時期達到80余家夜市,每晚人頭攢動,通宵達旦,其中“東焱燒烤”規模最大,光員工就有50人。如今,廟前街猶在,而它的繁盛已不復往昔,但它仍舊是岳陽人90年代的一段回憶。
岳陽造紙廠也是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老一輩的不少岳陽人從正青春到退休,將自己一輩子的心血傾注其中。如今岳陽造紙廠從當初設計年生產三萬四千噸的造紙廠已經發展到今天年生產量超過六十萬噸的大型現代化造紙集團,離不開一代又一代岳紙人的付出,而這份獨有的記憶也是刻骨銘心的。
與岳陽樓毗鄰的三五一七工廠也是岳陽老城區的代表之一,盡管現在它留下的滿是歷史的痕跡,但它卻也牽動著幾代人的情感。曾經生產條件艱苦的流水線作業,曾經繁忙不堪的鐵路專用線,還有那一排排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紅磚房都見證著3517往日的繁華。如今3517雖漸行漸遠,但它在岳陽人的記憶中卻不曾走遠。
1991年,長嶺煉化“煉塔杯”技術比武。
1996年,南湖大橋落成,獨特的承式拱橋外形和西側屹立百年的三眼橋,使老“南湖大橋”成為南湖一景。2017年,南湖大橋進行爆破修建新的南湖大橋,舊南湖大橋也正式與我們告別。即便現如今新南湖大橋已經取代舊南湖大橋,但是在它過去的21年里,它留下了岳陽人行色匆匆的腳步。
時間推動著城市發展
不曾停下腳步
但留下的故事卻能停駐時間
留存在照片里,讓人回憶和眷戀
岳陽這座充滿故事的城
快快成長
讓我們一起共同進步!